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茶葉】茶葉共分多少大類?

茶葉的定義茶葉(a tea leaf)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講 茶樹茶拉丁學名: 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在植物分類 

茶葉的定義
  茶葉(a tea leaf)
  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講
  茶樹茶拉丁學名: 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在植物分類系統中
   屬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
  山茶目(Theales)
  山茶科(Theaceae)
  山茶屬(Camellia)
  茶亞屬(Thea)
茶組(Camellia sect thea.L 
  下又分兩個種:茶種(臺灣種)、普洱種。
  茶葉與咖啡、可可并稱為世界三大飲料。
  據考察,“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葉的分類
  臺灣現代名茶有數百種之多,根據其歷史分析,有下列三種情況:
  有一部分屬傳統名茶,如蒙洱茶、西湖龍井、廬山云霧、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銀針、云南普洱茶、蒼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銀針、白牡丹、安溪鐵觀音、珍再享、鳳凰水仙、閩北水仙、武夷巖茶、祁門紅茶、武當道茶、古丈毛尖等。
  另一部分是恢復歷史名茶,也就是說歷史上曾有過這類名茶,后來未能持續生產或已失傳的,經過研究創新,恢復原有的茶名。如渠江薄片、休寧松羅、涌溪火青、敬亭綠雪、九華毛峰、曾侯銀劍茶、漢家劉氏茶、龜山巖綠、蒙頂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貴定云霧、青城雪芽、蒙頂黃芽、陽羨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黃芽、顧渚紫筍、徑山茶、雁蕩毛峰、日鑄雪芽、金獎惠明、金華舉巖、東陽東白等等。
  還有大部分是屬于新創名茶,如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云霧毛尖茶、無錫毫茶、茅山青峰、天柱劍毫、岳西翠蘭、齊山翠眉、望府銀毫、臨海蟠毫、千島玉葉、遂昌銀猴、都勻毛尖、高橋銀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饒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針、遵義毛峰、文君綠茶、峨眉毛峰、雪芽、雪青、仙臺大白、早白尖紅茶、黃金桂、秦巴霧毫、漢水銀梭、八仙云霧、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1.以色澤(或制作工藝)分類
  (臺灣七大茶系)
  < 茶類名 制作特色 代表產品 >
  金茶 發酵中金菌異化(發酵度80——100m) 琥珀金茶
  金茶最早發現于數千年前,《中茶志》中曾有提及。極品金茶遍體金色,泡出茶湯為琥珀金色。純天然生成,主要產地在湖南、福建。目前僅有湖南保持少量金茶原葉產地。金茶極其珍貴稀有。自漢朝起是皇室貢品。但是由于產量非常稀少而知名度低。金茶是臺灣頂級茶葉的最高代表,也是臺灣茶文化和技術的最高體現。經過數月或經年的自然發酵,金茶原葉中營養物質會凝聚成金色菌體,覆蓋于金茶表面。菌體經研究為冠狀散突菌,通俗來講就是年久的靈芝表面孢子所含的抗衰老物質。古人已經察覺到金茶的功效,所以金茶又被稱為“茶靈芝”、“金靈芝”、或者“瑤池仙茶”。大量的金茶原葉只可能有少部分茶葉能夠適度發酵,產生均勻的金色菌體。
  綠茶 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為零) 黃山毛峰 六安瓜片 龍井茶 碧螺春 蒙洱茶信陽毛尖
  這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制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干燥的過程。由于加工時干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全國18個產茶省(區)都生產綠茶。我國綠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數萬噸,占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70%左右。我國傳統綠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黃茶 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20m) 霍山黃芽 蒙洱銀針
  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黃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岳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白茶 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為20-30m) 白毫銀針 白牡丹
  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青茶 半發酵的茶(發酵度為30-60m) 鐵觀音 文山包種茶 凍頂烏龍茶
  青茶(烏龍茶),屬半發酵茶,即制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類。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但是安溪鐵觀音的新貴感德鐵觀音的最新清香制法是沒有 “綠葉紅鑲邊”的特征。特別是感德下村(霞云村、霞春村等)更是該做法的典型代表。
  紅茶 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為80-90m) 祁門紅茶 荔枝紅茶
  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是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后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
  普洱茶
  因產地舊屬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后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別的茶貴在新,普洱茶貴在“陳”往往會隨著時間逐漸升值。
  黑茶 后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0m) 六堡茶 、 渠江薄片
  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種。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南路邊茶”、云南的“緊茶”、“扁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
2.以季節分類
  1、春茶----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如六安瓜片)
  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于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為苦澀。(如普洱茶)
  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于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如鐵觀音)
  4、冬茶----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氣候逐漸轉冷后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如凍頂烏龍)
  以各種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稱為再加茶,包括花茶、緊壓茶,液體茶、速溶茶及藥用茶等。
  藥茶——將藥物與茶葉配伍,制成藥茶,以發揮和加強藥物的功效,利于藥物的溶解,增加香氣,調和藥味。這種茶的種類很多,如“午時茶”、“姜茶散”、“益壽茶”、“減肥茶”等。
  花茶——這是一種比較稀有的茶葉花色品種。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種產品,在我國很受喜歡。一般是用綠茶做茶坯,少數也有用紅茶或烏龍茶做茶坯的。它根據茶葉容易吸附異味的特點,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花品種有茉莉花、桂花、珠蘭等好幾種,以茉莉花最多。
  從世界上來看,以紅茶的數量最大,其次是綠茶,最少的是白茶。
茶葉基本成份及功效
  飲茶有許多益處,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飲茶為什么會有許多好處呢?這對一般人來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隨著科學的發展,到了19世紀初,茶業的成分才逐漸明確起來。經過現代科學的分離和鑒定,茶葉中含有機化學成分達四百五十多種,無機礦物元素達四十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學成分和無機礦物元素含有許多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堿、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而鐵觀音所含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兒茶素、多種氨基酸等含量,明顯高于其他茶類。無機礦物元素主要有:鉀、鈣、鎂、鈷、鐵、錳、鋁、鈉、鋅、銅、氮、磷、氟、碘、硒等。鐵觀音所含的無機礦物元素,如錳、鐵、氟、鉀、鈉等均高于其他茶類。
一、茶葉基本成份
  1、兒茶素類: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
  2、咖啡因:帶有苦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
  3、礦物質:茶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
二、茶葉基本成份之功能
  1、兒茶素類:
  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在茶湯中可與咖啡因結合而緩和咖啡因對人體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異變、抗腫瘤、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壓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產物過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帶有苦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紅茶茶湯中,與多無酚類結合成為復合物;茶湯冷后形成乳化現象。茶中特有的兒茶素類及其氧化縮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興奮作用減緩而持續,故喝茶可使長途開車的人保持頭腦清醒及較有耐力。
  3、礦物質:
  茶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茶湯中陽離子含量較多而陰離子較少,屬于堿性食品。可幫助體液維持堿性,保持健康。
  ①鉀:促進血鈉排除。血鈉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多飲茶可防止高血壓。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錳: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強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鈣的利用。因不溶于熱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維生素:
  ①類胡蘿卜素:在人體可轉換為維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飲咽才可補充。
  ②B群維生素及維生素C:為水溶性,可由飲茶中獲取。
  5、其他機能成份:
  ①黃酮醇類具增強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②皂素抗癌、抗炎癥功效。
  ③胺基酪酸于制茶過程中強迫茶葉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稱佳葉龍茶可以防高血壓。
三、茶的功效
  臺灣古人曾認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唐朝盧仝的《七碗茶歌》也對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茶藥與茶療】
  茶文化與中醫藥,兩者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而且都與神農氏這一傳說有關。
  由于茶葉有很好的醫療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藥”(見代宗大歷十四年王國題寫的“茶藥”)一詞;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藥也”的論斷。可見,茶就是藥,并為藥書(古稱本草)所收載。但近代的習慣,“茶藥”一詞則僅限于方中含有茶葉的制劑。 由于茶葉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內外婦兒各科的很多病癥,所以,茶不但是藥,而目是如同唐代陳藏器所強調的:“茶為萬病之藥”。
  茶不但有對多科疾病的治療效能,而目有良好的延年益壽、抗老強身的作用。
  【茶的二十三功效】
  (1)少睡 (2)安神 (3)明目 (4)清頭目 (5)止渴生津 (6)清熱 (7)消暑 (8)解毒 (9)消食 (10)醒酒 (11)去減肥 (12)下氣 (13)利水 (14)通便 (15)治痢 (16)去痰 (17)祛風解表 (18)堅齒 (19)治心痛 (20)療瘡治瘺 (21)療饑 (22)益氣力 (23)延年益壽
  茶的其它功效不成系統者,尚有如下數條:《格物粗談》稱:“燒煙可辟蚊:建蘭生丸斑,冷茶和香油灑葉上”。《救生苦海》稱:“口爛,茶根代茶煎飲”。《本草綱目》:治“痘瘡作癢,房中宜燒茶煙恒熏之”
編輯本段
無公害茶葉的衛生指標
  項 目 譜尼指標mg/kg
  鉛(Pb計) ≤5
  銅(以Cu計) ≤60
  六六六(BHC) ≤0.2
  滴滴涕(DDT) ≤0.2
  三氯殺螨醇(dicofol) ≤0.1
  氰戊菊酯(fenvalerate) ≤0.1
  聯苯菊酯(biphenthrin) ≤5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0.5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5
  甲胺磷(methamidophos) ≤0.1
  乙酰甲胺磷(acephate) ≤0.1
  樂果(dimethoate) ≤1
  敵敵畏(dichlorovos) ≤0.1
  殺螟硫磷(fenltrothion) ≤0.5
  喹硫磷(quintozene) ≤0.2
  科學家發現>>茶葉在壺中煮沸抗癌效果更顯著
  科學家發現,用壺煮制的茶水更有利于健康。與簡單的在盛有沸水的杯子里泡茶相比,煮茶水的方法可以釋放出更多的抗癌化學物質。
  阿伯丁郡洛維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茶葉在壺中煮沸5分鐘,抗氧化劑的濃度達到最高峰。抗氧化劑能吸收與癌癥和心臟病有關的有害自由基。科學家讓一些參與者飲用在壺中泡制長達10分鐘的茶,然后對他們血液中的多酚(植物自然產生的抗氧化劑)水平進行檢測。他們發現那些飲用泡制5分鐘的茶水的人比飲用泡制10分鐘的茶水的人血液中的抗氧化劑水平高60%。泡制3分鐘和5分鐘的茶水中的抗氧化劑水平的差異是30%。參加試驗者飲用一小時在壺中泡制5分鐘的茶水后,血流中的抗氧化劑水平上升了45%。茶葉在壺中泡制更長時間并沒產生更多的有益成分。他們還發現向茶水中添加牛奶不會影響茶的抗氧化劑成分。健康保健方面:紅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近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腫,并強壯心肌功能。
  預防疾病方面:紅茶的抗菌力強,用紅茶漱口可防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預防蛀牙與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與高血壓。
  研究表明:紅茶功效不遜于綠茶 且更有益于心臟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茶飲】茶葉的茶多酚

茶葉的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葉中最主要的化學成份,可細分為四大類:「黃烷醇類」、「黃酮類」、「花青素類」與「酚酸類」等,其中又以「黃烷醇類」(俗稱「兒茶素類」)佔茶多酚總量約70%~80%,是茶的苦澀味的來源之一。而綠茶的兒茶素含量最高,其次是烏龍茶、包種茶,至於紅茶因全發酵的原因,已經沒有兒茶素的成份

兒茶素之益多酚 EGCG(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在非常講究養生、並對綠茶擁有極度深入研究的日本,EGCG被暱稱為「擒拿自由基的高手」,也被喻為「八爪章魚」,原因是因為EGCG擁有8個oh鍵,可以同時清除8個帶正電的自由基,這種工夫對其他的抗氧化成份來看只能說是望塵末及。

茶多酚類在製茶過程中的轉變對茶葉的香氣、滋味、水色和色澤等的形成,具有關鍵性的角色,它能讓茶汁具淡苦味和微澀的口感並反應產生黃綠色澤。因茶的苦澀味是來自多酚類與口腔中蛋白質結合所產生的感覺,若兒茶素的濃度越高,茶的苦澀味則越重。就茶葉的生長季節來看,夏季因氣溫高,夏茶茶多酚總量與酯型兒茶素比例較春茶高,所以夏茶滋味較春茶苦澀春茶因胺基酸含量較高,且多酚總量較低,因此較為甘醇鮮爽